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2022建筑设计趋势:漂浮式建筑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动了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建成...

核心提示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动了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建成,同时让城市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也给建筑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尤其是海平面的上升,加剧了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担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设计师开始将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试图通过打造漂浮式建筑,缓解全球住房空间紧缩的危机。就像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一样,借由天马行空的创意而催生的漂浮式建筑,或许可以带领人们去发掘更广阔的世界。

曼哈顿We The Planet Campus

总部位于德国的设计公司3DELUXE受纽约We The Planet(WTP)组织的委托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并且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群。该项目获得2021年世界建筑节的WAFX大奖。 建筑群坐落于纽约曼哈顿西部,这里人口稠密、高楼林立、景点众多,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和社会两极分化之后,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城市空间。园区以流动、有机的设计形态漂浮于海洋之上,可向上自由移动的平台确保建筑不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其漂浮的自然生物区提供了一大片栖息地,延伸了曼哈顿的海岸线。项目通过自循环产生能量,并反馈于自然,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能源与材料消耗带来的问题。建筑群分为多个领域,部分空间向公众开放,例如浮动公园和绿色跑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和交流场所。遵循可持续原则,3DELUXE选择了木材、粘土、芦苇等天然材料和回收塑料等再生材料,并使用了最新的空气净化技术,以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海洋发电等技术,借助自然力量实现自洽的人居环境。

鹿特丹漂浮办公楼

极端天气的增加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灾难发生之前,设计师希望通过非常规建筑来规避风险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在荷兰鹿特丹的莱茵港,Powerhouse Company为全球适应中心打造了一座神奇的办公大楼。因为建筑矗立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因此被称为“漂浮的办公楼”。 如果依照近几年的气候变暖趋势,一旦海平面上升,这座建筑将会“自身难保”。因此,Powerhouse公司结合全球适应中心所倡导的“以技术和规划投资来改善气候变化”的价值观,为该建筑引入太阳能板和水基热交换系统,以确保其自给自足的运行方式。在空间布局上,大楼共三层,每层都有户外休闲露台,可作为聚会、会议等娱乐场所。由斜面屋顶作为分割线,大楼左侧为办公区域,右侧为交通区域,一个旋转楼梯置于其中。室外设有一条木制小路通往内部,连通河流附近的游泳池。整栋建筑为木制结构,最底部的基座也采用特制的木板支撑,能够常年浸泡在水中而不腐烂变形。立面采用超大倾斜屋顶和大面积落地玻璃窗,为室内带来充足光线。

Biodivercity未来之城

槟城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西北海岸。2019年11月槟城州政府启动了槟城南岛(PSI)的总体规划设计竞赛,一年后,由BIG(Bjarke Ingels Group)和Hijjas Architects and Planners合作的提案“Biodivercity”脱颖而出。在他们的方案中,新的槟城南岛(PSI)由三个岛屿组成,不仅为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开拓出更多空间,还有效解决了自然栖息地受到城市化进程干扰的问题。 Biodivercity未来之城以睡莲叶子为原型,海峡、红树林和拉古纳三个人工岛屿将成为文化、商业和住宅中心。在海峡岛屿中还设有一个庞大的“数字公园”,以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技术吸引本地和全球游客,让槟城南岛成为集教育、会议中心和家庭公园为一体的未来之所。第二个岛主要用于商业领域,岛屿中心的“Bamboo Beacon”可以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商贸活动。第三个岛屿拉古纳主要用于居住,由围绕码头建造的八个小岛组成。岛屿上的建筑材料主要以马来西亚的竹、木材和废料循环再造的绿色混凝土为主,不仅低碳环保,而且可以使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Ocean community海洋社区

伦敦建筑师Wojciech Morsztyn提出了“海洋社区”的设计概念,这是一个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未来建筑项目。在他的设想中,社区应该位于距离海岸不超过800米的地方,便于人们自由地往返于城市与家之间。 每个社区包含四个居住单元,每个单元可容纳两人,此外还配备一个对接平台,为居住空间提供电力、淡水和废物回收。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中还包含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自定义模块,可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健身房、洗衣房、电影院等。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预约可使用的自主模块,成功后,模块就会与其生活的居住单元进行连接,用户可以在水上享受陆地上的各种服务。每个居住单元的屋顶都配备光伏太阳能板,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过滤可以用于日常生活,而风能则作为冷却系统,调节单元内部的温度。依靠太阳能、水、风能等可持续资源,“海洋社区”可以实现自给自足。